聆聽劉正榮教授報告中關(guān)于“陶行知先生四顆糖的啟示”故事有感
——用愛與責任為孩子撐起一片天
在這次為期兩天共四場的一線班主任論壇教育論壇中,我很榮幸于周日下午最后一場聆聽了劉正榮教授的報告,他風趣幽默的風格,通俗易懂的語言,給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了從事班主任工作的寶貴經(jīng)驗。尤其是他講的劉正榮教授關(guān)于“陶行知先生四顆糖的教育故事”讓我感受頗多,受益匪淺。下面我簡單的說一說我參加了這次培訓后的一點感受。
做為班主任,我們經(jīng)常會遇到在思想、認識、心理、行為、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(tài)的學生即所謂的后進生。其實從教育的角度來說,大多數(shù)學生的資質(zhì)相差不大,只是許多后進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被開發(fā)出來、引導出來,錯誤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沒有被及時糾正……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有一顆愛心,像陶行知先生那樣,隨時為他們準備“四顆糖”。
對于班主任,特別是我們這些年輕的班主任老師,我們對那些后進生整天一副嚴肅的樣子,甚至從來不對他們笑,對他們的評價也是消極的,這是認識上的偏見。作為教育者,要面向全體學生,一視同仁,平等對待,這才是正確的教育。每一位學生,特別是學困生,非常需要教師的賞識和愛。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的教育經(jīng)典,給予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范——善于發(fā)現(xiàn)學生的日常行為中值得表揚的東西。我想,這也應該是教師的職責吧,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,他的眼光應該是獨到的,敏銳的。陶行知先生能夠從一個學生的錯誤的行為中同時看到其善良的一面,優(yōu)秀的一面,在教育批評的時候,也是立足于從肯定與表揚出發(fā)。老師的公平與公正,使學生從心底里認識到自己的缺點,并產(chǎn)生出改正錯誤的動力。
和中等生或“優(yōu)生”一樣,后進生并不是一無是處的。如果細心地觀察就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每個后進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優(yōu)點。因為學生是發(fā)展中的人,有較大的可塑性和矯正的可能性,要努力尋找并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:“你的教鞭下有瓦特,你的冷眼中有牛頓,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,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,你不要等到坐火輪,點電燈,學微積分,才認他們是你當年的學生。
美國作家愛默生說:“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。”因此,尊重是愛的具體表現(xiàn)形式,是適應師生感情的基礎(chǔ)。在學習中,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,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釋放。尤其是對差生的尊重更是對他們的一種最大的激勵,也是給了他們一種向上的動力。教師的尊重和愛護會使學生感到溫暖。只要多給他們一份愛,每個人都來關(guān)心差生,愛護差生,使差生向積極方向轉(zhuǎn)化,是完全做得到的。
人與人之間的智力、才能、學習成績、性格特點、家庭經(jīng)濟情況等等存在著客觀差別,但每個人的尊嚴和權(quán)利都是絕對相等的。作為老師有一顆平等之心,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,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。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養(yǎng)——今天的教師如何對待學生,明天的學生就會如何去對待他人。
從古代孔子的“愛之,能勿勞乎?忠焉,能勿誨乎?”到夏丏尊的“沒有愛就沒有教育”;從羅素的“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,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、自由地發(fā)展。”到蘇霍姆林斯基的“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”……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,教育風格各有千秋,但有一點是共同的,那就是“愛的教育”。“愛的教育”應該建立在“平等、理解、尊重、信任、支持、賞識、鼓勵、寬容、體貼”的基礎(chǔ)上,離開了“愛”,一切的成功教育都將成為無本之木、無源之水。我們只有熱情關(guān)懷、耐心教育,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,在學生最需要關(guān)心、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(xiàn)自己的愛心和善舉,才能喚醒他們的良知和動力,從而使他們抬起頭來重新上路,茁壯成長、綻放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