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一方面知道父母養(yǎng)育我們花費了很多心血,是與我們血脈相連的重要他人;另一方面,或多或少也感受到父母帶來的創(chuàng)傷與傷害。于是,又愛又恨成了我們對父母的情感。
“有一個強勢的母親,導致我沒有自己的主見”
“我的父母常常苛責我,導致我極度缺乏自信”
有的小伙伴抱有對父母隱隱的怨恨,時常感覺受傷、憤怒,卻又無力化解,繼續(xù)影響著自己。
有的小伙伴則會去針對性的解決,比如感覺到父母的嚴苛,就會溫柔包容地對待自己,對我們大多數(shù)人來說,這樣已經(jīng)足夠好了。
還有的小伙伴能夠積極進行自我探索,主動去了解父母、理解父母、自我接納、也接納父母。這是最理想的狀態(tài)。
所以,如何減少父母與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創(chuàng)傷與影響,是可以通過自己的成長得到療愈的。
▓ 提升自己的價值感,重新認識、理解并接納父母。
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:“我們不能改變已經(jīng)發(fā)生的事件,但是,我們可以改變那些事件對我們的影響?!?/span>
隨著我們的學習與成長,自己很多方面可能已經(jīng)超越了父母,此時我們就是通過努力很好地提升了自己的價值感。
重新認識父母包括看到父母的成長環(huán)境以及他們的原生家庭;看到事件背后他們的情緒與內(nèi)心需求;而且大多數(shù)父母沒有學習過心理學知識,無法給到我們需要的理解、表揚、允許、接納;但他們也無法與他們的情緒好好地相處;他們一定也有想要成為好父母并努力著,而我只是成了他們無奈的無辜的被愛者。所以,在父母當時所處的條件下,60分已經(jīng)足夠優(yōu)秀了,不要苛責我們的父母。因為我們可能也做不到更高分數(shù)的父母。
很多人把自己的不足歸罪于原生家庭,其實,也有我們自己的原因。
所以,不要總是想著被父母責罵、沒有被公平對待、被傷害的事情,因為還有很多被愛的記憶,我們身上很多可貴的部分,也是源自于我們的父母。
▓ 學習分化自我,超越原生家庭,學會親密關系之間的相處之道。
美國心理學家羅納德·理查森博士指出,我們需要學習自我分化,通過區(qū)分想法與感受,引導自己從原生家庭中分化出來,完成自己的成長、與父母的和解。
“我覺得他不會答應我?!薄拔矣X得他會嫌棄我。”——這是典型的想法,是對別人行為的解讀。
“當你不同意我的意見時,我感到自己被拋棄了”——這才是感受。
區(qū)分這兩點,可以避免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和錯誤判斷當成事實。
關于父母,如傅首爾所言:不要代表這個時代淘汰你的父母,幫助他們,接納他們,是我們能夠給他們最好的禮物。
接納60分的父母,也是給我們自己的最好的禮物,與父母和解,與原生家庭和解,于我們而言,將是最大的人生收獲。
如果你仍然無法做到與父母的和解,請繼續(xù)學習,或者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。
(所有內(nèi)容僅供內(nèi)部學習,版權(quán)歸版權(quán)方所有)